鄧川牛的產奶量應該是多少
(上傳時間:2012-7-4 17:33:28 文章來源:洱源縣奶牛區(qū)域推廣站 瀏覽次數 打印)收藏
鄧川牛是生活在鄧川、江尾、右所、雙廊等鎮(zhèn)鄉(xiāng)的先民,經過長期精心飼養(yǎng)、選育出的奶牛,適應性強,泌乳量相對較高,牛奶品質好。1981年,被列入《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》的地方優(yōu)良黃牛品種。2011年,被云南省農業(yè)廳評為云南六大名牛。從其生產性能和形成時間分析判斷,鄧川牛是中國人自已的奶牛品種,是世界上唯一的乳用黃牛品種。 鄧川牛是奶牛,是名牛,在全國有較大的知名度。今天,實施保護生物多樣性,保護畜禽優(yōu)良遺傳資源,大力發(fā)展地方特色畜牧業(yè),越來越多的人們對鄧川牛有了興趣,了解它的生物特性。人們發(fā)現,既然是奶牛,305天產奶量僅僅是838公斤,每天怎么只擠奶2.7公斤?對產奶量產生了懷疑,就這個問題,進行了調查、考證、分析,得出了結論。 一般認為鄧川牛產奶量為838公斤(838.3±276.7公斤),這個數據源于1981年5月15日至1981年7月15日的一次學生實習活動,主題是鄧川牛后代的雜交改良效果考察。鄧川牛的產奶量和體尺信息是這次調查的對照組數據,產奶量數據是從一些說法中篩選出來的,這個數據是怎樣產生的,現已無法查清。不過,可以肯定,這個數據不是按生物學統計法所得來的。 那么鄧川牛的產奶量應該是多少?我們可以從一些過去典籍資料中獲得信息,可以推斷出鄧川牛的實際產奶量。《鄧川州志》(公元1796年(嘉慶元年)編寫)中記載:“幸有乳扇利;乳扇者以牛乳杯許,煎鍋內點以酸汁,削二圓箸輕燙之,漸成餅,拾而指攤,以箸輪卷之,布于竹架成張頁而乾之,色細白如輕殼,售之張值一錢,商販載諸運,為美味,香脆愈酥酪。凡家喂四牛,日作乳扇二百張,八口之家,足資俯仰矣,故此戶尚之。與騾、馬、羊、豸同蓽息!蔽淖蛛m不多,卻記載了做乳扇所用牛奶數量,當時鄧川牛的飼養(yǎng)情況,養(yǎng)殖及加工效益。 鄧川地區(qū)所做的乳扇,按大小分為兩種,大乳扇就是如今普遍采用的規(guī)格!多嚧ㄖ葜尽分羞@種乳扇做法,是指小張乳扇做法,洱源縣仍有少數地區(qū)沿用至今。做乳扇時,為了統一乳扇規(guī)格大小和重量,用茶杯量取牛奶,2張為1對,10對約為1斤(500克)。出售以對數計,常不稱重。鄧川地區(qū)所用茶杯的容量為100毫升,做乳扇時,常量取1杯半,即150毫升左右。小型乳扇類似呈平行四邊形,其中,有一對邊有角,晾曬時,以兩個角固定在竹桿上,中間部份不纏繞。2012年6月,到鄧川、右所、江尾等地區(qū)性,對70歲的老人(曾做過乳扇)進行調查咨詢,得到了證實。 按《鄧川州志》中說, 4頭奶牛每天擠出的牛奶能做200張乳扇(小),每天所加工乳扇的用奶量為至少30公斤,每頭鄧川牛日均產奶量7.5公斤,按305天計,每個泌乳期的產奶量應為2288公斤,而不是838公斤。 如果以鄧川牛產奶量838公斤計,每頭鄧川牛日均產奶量2.7公斤,4頭牛日產奶10.8公斤,要分成200份做成200張乳扇,每張乳扇用奶量為55毫升。55毫升牛奶在酸性溶液中,加熱,凝固,經粘合搓揉,大如青梅,這樣大小的凝乳小團,伸展面積不大。實際上,這個量做不成1張乳扇,所以說鄧川牛產奶量838公斤不切合實際,鄧川牛的實際產奶量遠遠高于這個水平。 洱源縣于1954年開始,引入荷蘭牛進行品種改良,到1981年已有27年。1981年的鄧川牛改良效果考察,時間2個月,主要是鄧川牛和雜交牛(黑白花)的體尺測量,比較分析,奶產量沒有全程調查統計,以估計為主。當時鄧川壩子多數為雜交牛(77.55%),所調查的鄧川牛都在較偏遠的地方,牛群產奶量偏低。另外,清朝前中期,鄧川地區(qū)風調雨順,蠶豆作物產量好,洱海北部(現在的右所、鄧川、江尾等)灘地多,牧草豐富,鄧川牛飼養(yǎng)管理好,個體產奶高。后來,水災頻繁,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疫病流行(日本在大理地區(qū)空投了大量細菌彈引致),解放前又有匪患,民不聊生,鄧川牛進一步選育停滯不前,甚至產奶性狀可能出現退化。 綜上所述,鄧川牛的1個泌乳期(305天)產奶量應為2288公斤,一些優(yōu)秀個體還比這個水平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