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乳的分散體系 乳的成分十分復雜,含有上百種化學成分,主要包括水分、脂肪、蛋白質(zhì)、乳糖鹽類以及維生素、酶類、氣體等。在物理構(gòu)成上,乳是一種復雜的分散體系,其中水是分散劑,其他各種成分如脂肪、蛋白質(zhì)、乳糖、無機鹽等為分散質(zhì),分別以不同的狀態(tài)分散在水中,共同形成一種復雜的分散系,見圖9-l。牛乳的脂肪在常溫下呈液態(tài)的微小球狀分散在乳中,乳脂肪球的直徑平均3um左右,可以在顯微鏡下明顯地看到,所以牛乳中的脂肪球即為乳濁液的分散質(zhì)。分散在牛乳中的酪蛋白顆粒,其粒子大小大部分為5~15 nm,乳白蛋白的粒子為1.5~5 nm,乳球蛋白的粒子為2~3nm,這些蛋白質(zhì)都以乳膠體狀態(tài)存在于乳中。此外,凡直徑在0.1um以下的脂肪球、一部分聚磷酸鹽等也以膠體狀態(tài)分散于乳中。乳糖、鉀、鈉、氯、檸檬酸鹽和部分磷酸鹽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存在于乳中。
⒉ 色澤 正常的新鮮牛乳呈不透明的乳白色或淡黃色。乳的白色是由于乳中的酪蛋白酸鈣,磷酸鈣膠粒及脂肪球等微粒對光的不規(guī)則反射所產(chǎn)生。牛乳中的脂溶性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使乳略帶淡黃色,而水溶性的核黃素使乳清呈熒光性黃綠色。
⒊ 滋味與氣味 乳中含有揮發(fā)性脂肪酸及其他揮發(fā)性物質(zhì),這些物質(zhì)是牛乳氣味的主要構(gòu)成成分。這種香味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強,乳經(jīng)加熱后香味強烈,冷卻后減弱。乳中羰基化合物,如乙醛、丙酮、甲醛等均與牛乳風味有關(guān)。牛乳除固有的香味之外,還很容易吸收外界的各種氣味。所以,擠出的牛乳如在牛舍中放置時間太久,會帶有牛糞味或飼料味,儲存器不良時則產(chǎn)生金屬味,消毒溫度過高則產(chǎn)生焦糖味。所以每一個處理過程都必須保持周圍環(huán)境的清潔,以避免各因素的影響。 純凈的新鮮乳滋味稍甜,這是由于乳中含有乳糖。乳中因含有氯離子而稍帶咸味。常乳中的咸味因受乳糖、脂肪、蛋白質(zhì)等所調(diào)和而不易覺察,但異常乳如乳房炎乳中氯的含量較高,故有濃厚的咸味。乳中的苦味來自Me2+、Ca2+,而酸味是由檸檬酸及磷酸所產(chǎn)生。
⒋ 酸度 剛擠出的新鮮乳的酸度為0.15%~0.18%(16~18°T),固有酸度或自然酸度主要由乳中的蛋白質(zhì)、檸檬酸鹽、磷酸鹽及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質(zhì)所造成,其中來源于C02占0.01%~0.02%(2~3°T),乳蛋白占0.05%~0.08%(3~4°T),檸檬酸鹽占0.01%,磷酸鹽占0.06%~0.08%(10~12°T)。 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乳糖發(fā)酵產(chǎn)生乳酸,導致乳的酸度逐漸升高。由于發(fā)酵產(chǎn)酸而升高的這部分酸度稱為發(fā)酵酸度。固有酸度和發(fā)酵酸度之和稱為總酸度。一般條件下,乳品工業(yè)所測定的酸度就是總酸度。 乳品工業(yè)中酸度是指以標準堿液用滴定法測定的滴定酸度。滴定酸度有多種測定方法和表示形式。我國滴定酸度用吉爾涅爾度(°T)或乳酸度(乳酸%)來表示。 ⑴ 吉爾涅爾度(°T) 指中和100mL。牛乳所需o.1mol/L氫氧化鈉的毫升數(shù)。測定時取10mL。牛乳,用20mL蒸餾水稀釋,加入0.5%的酚酞指示劑.5mL,以o.1mol/L氫氧化鈉溶液滴定,將所消耗的NaOH毫升數(shù)乘以10,即為乳樣的度數(shù)(°T)。 ⑵ 乳酸度(乳酸%) 用乳酸量表示酸度時,按上述方法測定后用圖1公式計算 ⑶ pH值 酸度可用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(shù)(pH值)表示,正常新鮮牛乳的pH值為6.5~6.7,一般酸敗乳或初乳的pH值在6.4以下,乳房炎乳或低酸度乳pH值在6.8以上。 滴定酸度可以及時反映出乳酸產(chǎn)生的程度,而pH值反映的為乳的表觀酸度,兩者不呈現(xiàn)規(guī)律性的關(guān)系,因此生產(chǎn)中廣泛地采用測定滴定酸度來間接掌握乳的新鮮度。乳酸度越高,乳對熱的穩(wěn)定性就越低。
⒌ 比重和密度 乳的比重是指乳在15℃時的質(zhì)量與同溫度下同體積水的質(zhì)量之比。正常牛乳約比重為1.030~1.032;乳的密度是指乳在20℃時的質(zhì)量與同體積4℃水的質(zhì)量之比。正常牛乳的密度為1.028~1.030。在同溫度下乳的密度較比重小0.0019,乳品生產(chǎn)中常以0.002的差數(shù)進行換算。 乳的比重和密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,如乳的溫度、脂肪含量、無脂干物質(zhì)含量SNF)、乳擠出的時間及是否摻假等。乳的比重/密度受乳溫度的影響較大,溫度升高則測定值下降,溫度下降則測定值升高。在10~30℃范圍內(nèi),乳的溫度每升高或降低1℃實測值減少或增加0.002。因此,在乳比重/密度的測定中,必須同時測定乳的溫度,并進行必要的校正。 乳脂肪的比重較低,約為0.9250,所以乳脂串越高則乳的比重/密度越低;與此相反,SNF的比重較大,約為1.6150,故SNF含景越高則乳的比重/密度就越 大。 乳的相對密度在擠乳后1h內(nèi)最低,其后逐漸上升,最后可升高0.001左右,這是由于氣體的逸散、蛋白質(zhì)的水合作用及脂肪的凝固使容積發(fā)生變化的結(jié)果.故不宜在擠乳后立即測試比重。 在乳中摻固形物,由于比重較大,往往使乳的比重提高,這也是一些摻假者的主要目的之一;而在乳中摻水則乳的比重下降,通常每摻入10%的水,乳的比重/密度下降3°(即o.003)。因此,在乳的驗收過程中通過測定乳的比重/密度可以判斷原料乳是否摻水。 ⒍熱力學性質(zhì) ⑴ 乳的冰點 牛乳的冰點一般為-0.525~-0.565℃,平均為-0.540℃。牛乳中的乳糖和鹽類是導致冰點下降的主要因素。正常的牛乳其乳糖及鹽類的含量變化很小,所以冰點很穩(wěn)定.在乳中摻水可使乳的冰點升高,可根據(jù)冰點測定結(jié)果,用圖1中的公式來推算摻水量(式中:x為摻水量,%;T為正常乳的冰點;T1為被檢乳的冰點)。 酸敗牛乳的冰點會降低,所以測定冰點時要求牛乳的酸度必須在20℃以內(nèi)。 ⑵ 乳的沸點 牛乳的沸點在101.33kPa(1個大氣壓)下為100.55℃,乳的沸點受其固形物含量的影響。濃縮到原體積1/2時,沸點上升到101.05℃. ⑶ 乳的比熱 牛乳的比熱為其所含各成分之比熱的總和.牛乳中主要成分的比熱為[kJ/(kg·K)]:乳蛋白2.09,乳脂肪2.09,乳糖1.25,鹽類2.93,由此及乳成分之含量百分比計算得牛乳的比熱約為3.89kJ/(kg·K)。 乳和乳制晶的比熱,在乳晶生產(chǎn)過程中常用于加熱量和致冷量計算,可按照下列標準計算:牛乳為3.94~3.98 kJ/(kg·K),稀奶油為3.68—3.77 kJ/((kg·K),干酪為2.34~2.51 kJ/(kg·K),煉乳為2.18~2.35 kJ/((kg·K),加糖乳粉為1.84~2.011 kJ/((kg·K)。
⒎ 黏度與表面張力 牛乳大致可認為屬于牛度頓流體.正常乳的黏度為0.001 5~0.002Pa·s,牛綢的黏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。在乳的成分中,脂肪及蛋白質(zhì)對黏度的影響最顯著,日著含脂率、乳固體的含量增高,黏度也增高。初乳、末乳的黏度都比正常乳高.在加工中,黏度受脫脂、殺菌、均質(zhì)等操作的影響。 牛乳的表面張力與牛乳的起泡性、乳濁狀態(tài)、微生物的生長發(fā)育、熱處理、均質(zhì)作用及風味等有密切關(guān)系。測定表面張力的目的是為了鑒別乳中是否混有其他添加物。 牛乳表面張力在20'C時為0.04~0.06N/cm2的平方。牛乳的表面張力隨溫度上升而降低,隨含脂率下降而增大.乳經(jīng)均質(zhì)處理,脂肪球表面積增大,由于表面活性物質(zhì)吸附于脂肪球界面處,從而增加了表面張力.但如果不將脂酶先經(jīng)加熱處理而使其鈍化,均質(zhì)處理會使脂肪酶括性增加,使乳脂水解生成游離脂肪酸,使表面張力降低.表面張力與乳的起泡性有關(guān)。加工冰激凌或攪打發(fā)泡稀奶油時希望有濃厚而穩(wěn)定的泡沫形成,但運送乳、凈化乳。稀奶油分離、殺菌時則不希望形成泡沫。
⒏ 乳的電學性質(zhì) ⑴ 乳的導電率 乳中含有電解質(zhì)而具有導電性。牛乳的導電率與其成分,特別是氯離子和乳糖約含量有關(guān)。正常牛乳在25C時,導電率為0.004~0.005西門子(S)。乳房炎乳中Na+、Cl-等離子增多,導電串上升。一般導電串超過0.06西門子(S)即可認為是患病牛乳.故可應(yīng)用導電率的測定進行乳房炎乳的快速鑒定。 脫脂乳中由于妨礙離子運動的脂肪已被除去,因此導電率比全乳增加。將牛乳貴沸時,由于C02消失,且磷酸鈣沉淀,導電串減低。乳在蒸發(fā)過程中,干物質(zhì)含量在36%~40%以內(nèi)時導電率增高,此后又逐漸降低。因此,在生產(chǎn)中可以利用導電串來檢查乳的蒸發(fā)程度及調(diào)節(jié)真空蒸發(fā)器的運行。 ⑵ 氧化還原電位 乳中含有很多具有氧化還原作用的物質(zhì),如維生素B2,維生素C,維生素E,酶類,溶解態(tài)氧、微生物代謝產(chǎn)物等。乳中進行氧化還原反應(yīng)的方向和強度取決于這類物質(zhì)的含量。氧化還原電位可反映乳中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(yīng)的趨勢.一般牛乳的氧化還原電位(JA)為0.23~0.25伏特(V).乳經(jīng)過加熱則產(chǎn)生還原性的產(chǎn)物而使Eh降低,Cu2+存在可使Eh增高.牛乳如果受到微生物污染,隨著氧的消耗和還原性代謝產(chǎn)物的產(chǎn)生,可使其氧化還原電位降低,當與甲基藍,刃天青等氧化還原指示劑共存時可使其退色,此原理可應(yīng)用于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檢驗。
⒐ 折射率 由于有溶質(zhì)的存在,牛乳的折射串比水的折射串大,但在全乳中因有脂肪球的不規(guī)則反射影響,不易正確測定。由脫脂乳測得的較準確,折射率為nd20=1.334~1.348,此值與乳固體的含量有比例關(guān)系,由此可判定牛乳是否摻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