檳榔江水牛采用現(xiàn)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輔助選育 |
奶水牛繁殖力低、世代間隔長,常規(guī)育種工作周期長,效率低。在奶牛育種與繁殖研究室崗位專家劉學洪教授主導下,2011年10月22日和11月10日兩次到騰沖縣采取檳榔江水牛耳樣進行水牛基因分析,找出控制檳榔江水牛產奶性狀所的基因組合片段,進一步研究基因組合片段圖譜與檳榔江水牛產奶量高低的關系,反過來應用檳榔江水;蚪M合片段圖譜指導檳榔江水牛的選育,通過對犢牛出生后進行基因組合片段圖譜測定,在犢牛階段即可初步判定該牛的終生產奶量,提前進行選擇淘汰,提高育種效率,降低飼養(yǎng)成本。檳榔江水牛應用奶牛的多基因輔助育種,以獲得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產奶量高的優(yōu)質新品種,為我國奶水牛業(yè)健康、持續(xù)、高效發(fā)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 利用DNA分子標記可有效檢測和控制種群近交速率,進行親子鑒定。有效防止因高度近交導致基因丟失,致使品種衰亡。 通過對奶牛基因組合片段圖譜的研究,控制奶牛產奶性能的是特定染色體區(qū)域的微效多基因群,這些基因群通過單個效應及互作效應控制奶牛產奶性狀的遺傳,基因的堿基順序的差異,影響奶牛產奶量的高低。認識和研究這些重要的經濟性狀基因的定位,必將為奶牛育種和畜牧業(yè)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 |